当前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> 吉安时政> >正文
“桥”见历史 预见未来
2024-06-03 11:24 来源: 吉安新闻网—井冈山报

5月29日晚,工作了一天的李明又拿起他心爱的相机,走上车水马龙的井冈山大桥。他不断按下快门,记录吉安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繁华景象。

作为长在赣江边的吉安人,李明一家三代人对井冈山大桥有着特殊的情感。“过去我的父辈通过这座桥去往吉水、新干等地,我也因为工作的关系天天开车经过大桥。有了孩子后,每天我们都会一起散步,绕大桥一个来回。”

采访中,李明告诉记者,作为摄影爱好者,他的镜头曾聚焦过吉安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动人景象。得知井冈山大桥要重建后,他心里很是不舍,只要一有空就往大桥上跑,把重建前的影像记录下来。

一座桥记录了历史的过往,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。

井冈山大桥是吉安第一座跨越赣江的桥梁,也是吉安人心中的一座地标建筑。它阅遍了赣江的水涨潮落,也见证了吉安发展的步履铿锵。但现有大桥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,城市的发展令它尽显疲态、难承其“重”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。

首先,交通拥堵不便出行。过去人少车少,两车道也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。如今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,两车道加上非机动车混行的大桥,每天早晚都十分拥堵,成为了畅通中心城区人流、物流,推进我市做强做旺中心城区攻坚战的一个堵点。

其次,自然侵蚀隐患大增。大桥从建成已过去50余年,受自然环境侵蚀已成危桥,虽在2016年实行了封闭维修,2019又实行了单双号通行,但现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。每日行走在存有安全隐患的大桥上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,我市提升民生品质更无从谈起。

再次,重现水道辉煌受限。作为浙赣粤大运河上的重要一环,赣江通航等级要提升为二级,单孔单向通航净宽要求达到75米,而目前井冈山大桥跨径只有71米,达不到赣江通航要求,全市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极大阻碍。

于是,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及对吉安未来发展负责的考量,我市经多轮专家论证、对井冈山大桥技术的解读及广泛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后,确定拆除老桥重建新桥。

城市要发展,破旧立新是必然。然而,如何在破旧立新的同时,兼顾留住吉安人民的城市记忆,让这座具有浓厚红色文化记忆的桥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?据项目设计方,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桥梁设计院副院长、正高级工程师朱宇介绍,新建大桥将尽可能保留原有红色文化记忆和历史痕迹。

“重建大桥的桥梁结构形式和老桥整体外观保持一致,梁体的曲线保持一样,不断重复的韵律感,将保留原有大桥的韵味。同时,保留大桥两端4座桥头堡的设计,与新桥梁协调。桥头堡上反映历史文化的浮雕、红色文字、革命诗词,以及镰刀锤子标志,桥头堡顶端的钢枪红旗造型都将保留。而原桥梁的附属构造例如红缨枪灯柱的造型,新桥将完全吸收并复刻下来,继续沿用红缨枪的灯柱造型,保留历史韵味。”朱宇说。

一座桥见证了历史,一座桥又能预见未来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重建的井冈山大桥,必将承载吉安发展的新速度与新高度,在赣水之上,续写助力吉安跨越赶超、不断向前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文/全媒体记者  邓勇伟

责任编辑:邹洋
举报电话:0796-2199795举报邮箱:jgsdaily@163.com

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: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-1

Copyright ©2003-2019 by jgsdaily.com. 赣ICP备19004936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
分享到:
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