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庐陵悦读> 榕树下> >正文
《金梭子·银梭子》:通往童年记忆的大门
2024-05-17 08:39 来源: 吉安新闻网—井冈山报

文/黄存平 黄闰进

读徐承芸的《金梭子·银梭子》,童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,顿感此书就是打开通往童年记忆的一扇大门。全书23篇文章,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,故事多数是发生在家里或学校或小区等场所,经作者艺术打磨提炼后,人物形象塑造丰满,语言描写个性十足,环境烘托得体到位,故事构思灵动有味,通读全书情感充沛且轻松愉悦,字里行间充满无限遐思。

该书以20世纪80年代的江西棉纺织印染厂为背景,通过对丁丁、点点在印染厂的童年生活精心细致的描摹,着重对丁丁、点点童年生活在印染厂小区内朝夕相处的一号公公、一号婆婆、三号爷爷、三号婆婆、小伙伴,以及一花一草、一景一物进行纹理清晰的回忆;用如“童年时和妹妹打得鸡飞狗跳时引来邻居大妈的‘劝架’”具体事例,回味邻居的关心而令“我”内心盈满欣喜;再次感受“每每天黑时候,总能听见哪个大嗓门儿的妈妈叫唤着自家孩子的名字”的温暖亲情,如今忆起,历历在目。在事例中寻觅童年之趣,在呼唤中重温童年之爱。这些纺城孩童的时代记忆平凡又多彩,普通且永恒。往昔的一座厂、一群人、一段岁月,成为“我”童年的一道亮丽风景,也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。

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。回眸如糖似蜜的童年生活,在感慨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岁月的同时,还原童年最真挚而美好的生活印记,既见证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,也见证一代人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过程。

合上书本,书中众多篇章镌刻在心间,萦绕于脑海,像见义勇为却溺水身亡的《“佐罗”》,临走也不忘送两姐妹小礼物的《小木匠叔叔》,用力过猛摔成两半而焦灼不安的《小提琴刨笔刀》,让爸爸妈妈担惊受怕的《串门儿》,实地参观《奇妙的纺织厂》,令人神驰以往的《周日的特别安排》,神情紧张且充满趣味的《一节失败的实验课》,亲如挚友而纯朴真诚的《神秘的树林王国》,失落而重拾信心的《毕业之歌》,颇具意义的小升初暑假的《金梭子·银梭子》,等等。这些既接地气又接人气的故事,读后有的给人轻松和舒爽,也有的给人惋惜和遗憾,还有那种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的耐人寻味直逼心窝窝。

全书的故事娓娓道来,叙事徐徐推进,可以鲜明地感知到作者秉有一种充满自信的气度,如《听说自己是捡来的》充满童真童趣,读之自然而然且有一种怡然通泰之感。不管是写精心照料却不见效果的《气死鸟》,还是写温顺可爱的捕鼠大侠《玲子家的猫》,在叙述过程中均落笔生花,刻画有形。不管是写勇敢和平而引人乐呵呵的《“赤脚佬”》,还是写满脸温厚慈祥的《洗澡间的米香阿姨》,抑或是写耐心细致教导且充满温情鼓励的《新换的体育老师》,也如闻其声,甚至还能写出几分个性特点,趣味横生。

作者调动了一切必要的表现手段,避免了故事的重复,给读者展示一种清新隽永的全新面貌。在“我”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厂区的街道,再次看到老爷爷、老奶奶缓缓从“我”身边走过,“我装作很不在意地从他们的脸上寻找着熟悉的特征,想想这位老人是不是我曾经的幼儿园老师,或是给我打针的护士阿姨,或是我的哪位同学的父母”,这段往昔的回忆,袒露出作者率性真诚的心迹;久远而甜美的画面烙上了时代的厚重,画质清晰可见,而“那份惆怅带来心的凉,阳光也捂不暖”。

好在,“笑意,点燃了他们的眼睛,他们总是对我点点头。他们一定知道,我是回家的孩子。”是的,他们知道,我是回家的孩子;但他们不一定知晓他们的善意良言,让“我”的童年精彩纷呈。

责任编辑:刘臣
举报电话:0796-2199795举报邮箱:jgsdaily@163.com

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: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-1

Copyright ©2003-2019 by jgsdaily.com. 赣ICP备19004936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
分享到:
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